六大茶叶的养生特长各不相同
对中国人来说,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。中国茶叶形态万千,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,可分为绿茶、青茶、红茶、黑茶、白茶和黄茶六类。
绿茶降火防癌
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,品类最多,如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洞庭碧螺春、太平猴魁等。绿茶属于不发酵茶,其外观千姿百态,香气、滋味各具特色,清汤绿叶,是名茶最多、研究最广泛的茶类。
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被公认为是绿茶中对健康有益的关键成分,具有多种保健功能,包括预防癌症、改善心血管健康、减肥、抵御电离辐射等。此外,绿茶还是维生素种类最多、含量最丰富的茶类。与其他茶类相比,绿茶的抗癌功效较好。多项研究表明,绿茶能降低乳腺、前列腺、肺、口腔、膀胱、结肠、胃、胰腺等多部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绿茶微寒,有助降火,胃寒的人应该少喝,而容易上火、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。
绿茶冲泡水温以85℃为宜。时间以2~3分钟为好。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∶50为好。在茶具方面,可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,冲泡时不要盖盖子。
青茶润燥减肥
乌龙茶又名青茶,既有绿茶的清香,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。我国乌龙茶主要分为4类,分别是闽南乌龙、闽北乌龙、广东乌龙、台湾乌龙。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,加工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。
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、茶多糖、茶皂素等,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。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“甲基化儿茶素成分”,具有抗过敏、抗炎、抗氧化、保护肝细胞、降血压等功能。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,与其他茶类相比,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乌龙茶性平,能清除体内积热,特别适合秋天饮用,可缓解秋燥。
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杯,且一定要用沸水,冲泡后要加盖。
红茶暖胃护心
我国红茶产地较广,种类较多,一般分为工夫红茶、小种红茶、红碎茶三大类。红茶之所以被广泛饮用,在于它色泽黑褐油润、香气浓郁带甜、滋味醇厚鲜甜、汤色红艳透黄、叶底嫩匀红亮等诸多特点。红茶属于全发酵茶,在加工过程中,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,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,从而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。
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。大量医学研究表明,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,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。此外,茶黄素还可抗氧化、抗癌、预防慢性炎症和肥胖。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,与其他茶类相比,一般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红茶性温,有暖胃的作用,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。
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,用水量与绿茶相当,冲泡时间以3~5分钟为佳。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,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,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/10的热水烫杯,再投入3~5克茶叶,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。泡红茶盖上盖子,茶香会更浓郁。
黑茶御寒降脂
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,历史悠久,种类丰富,例如有云南普洱茶、湖南茯砖茶、广西六堡茶、湖北青砖茶及四川边茶(康砖)等。黑茶属于后发酵茶,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,生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。
普洱茶和茯砖茶是我国不同类型黑茶的代表,其活性成分有所不同,但它们都有降脂功效。现阶段研究表明,普洱茶具有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,降脂作用可能与其中的他汀类化合物有关;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,降脂减肥功能较强。黑茶中的矿物质种类丰富,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。黑茶性温,有助御寒,适合虚寒体质者喝。黑茶的喝法比较简单,可选用紫砂壶、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。
白茶抑菌抗辐射
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,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。由于白茶制法特异,其成茶满披白毫,芽叶连梗,形态自然素雅,色泽银白灰绿,汤色清淡。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和寿眉。
白茶的化学成分一般与绿茶比较接近。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,与其他茶类相比,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。
此外,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,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。白茶性凉,能降火去燥。
白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。
黄茶人人皆宜
黄茶按照鲜叶老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(如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)、黄小芽(如沩山毛尖、北港毛尖和平阳黄汤)和黄大茶(如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)。黄茶的主要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,不仅叶底黄,茶汤黄,干茶也显黄亮,且香气清悦,味厚爽口。
目前,关于黄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相对较少。与绿茶清凉和红茶温热的性味相比较,黄茶类的性味特征居于两者之间,普通人几乎都适合。
黄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。
茶茶的功效
茶饮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承,从其最早药用价值到现代社会的广泛认知,展现出茶叶对人体健康的多重益处。晋代的《博物志》、陶弘景《杂录》及汉代《神异记》中的记载,无不揭示了茶在古人心中作为“轻身换骨”、养生之选的地位。郭璞在注解《尔雅》时的描述,更是将茶与“蜀人”饮茶习俗的最早萌芽联系起来,进一步证实了茶文化的深远影响。在中国,茶被誉为“国饮”,其在英国也被赋予了“健康之液,灵魂之饮”的美誉,足见其在世界各地的受欢迎程度。
现代科学的研究揭示了茶叶中丰富的生化成分,不仅包括提神清心、清热解暑等传统功效,还对预防现代疾病如辐射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等具有药理功效。茶多酚、咖啡碱、脂多糖等主要成分,在茶叶的药理作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其中,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显著,能清除自由基,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,阻断癌症的形成,并对放射性伤害和病毒菌有抑制作用。此外,茶叶还具有美容护肤、醒脑提神、利尿解乏、降脂助消化、护齿明目等功效,体现了其多方面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。
茶叶的养生之效不仅局限于传统认知,其历史上的应用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合,揭示了茶在促进健康、预防疾病方面的广泛潜力。从古代的药用价值到现代的科学验证,茶的文化与健康价值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传承。绿茶,作为茶叶历史上的最早茶类之一,其从野生采集到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,不仅丰富了茶饮的种类,也为茶叶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绿茶在中国产量最高,质量最优,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,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广泛声誉,成为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绿茶的生产与消费,不仅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,也加深了人们对茶叶健康价值的认识与体验。
扩展资料
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,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,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,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。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,黄帝则姓姬名荼,荼即古茶字。茶属于山茶科,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,植株高达1-6米。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,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。茶树叶子制成茶叶,泡水后使用,有强心、利尿的功效。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。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-5个叶的嫩芽,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,属于茶中的珍品。